清華大學胡洪營教授團隊:黃河流域主要城市再生水利用狀況及潛力分析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及生態安全屏障,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空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該文件為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杭州市2021年度生態環境狀況:水質達標100%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杭州時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標準推進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高質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水平謀劃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榮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浙江省治水考核“大禹鼎”。
2022年最新全國31省份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一覽表 2018年9月,住建部和生態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通知》,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在2019年6月底前制定完成;已經發布的,要根據新的要求進行修訂。
“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注重排查設施薄弱環節 完善工程及應急處置體系 在城市快速發展與氣候變化雙重影響下,近年來城市內澇災害頻發,內澇已經成為影響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問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關……
張辰解讀《“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重排查、補短板、強規劃、增韌性 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是暴雨時保障人民生命財產與健康、社會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結合近年來相關城市排水防澇的經驗教訓,明確了重點問題的改進方向和要求,為推進城市排水防澇系統高質量建設助力。
地上造“綠”,地下治“污” 地下式污水廠未來發展何在? 傳統的污水處理廠主要采用地上式建設,占地面積較大,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產生的臭氣、噪聲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較大。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和居民環境要求的提高,已建污水廠周邊被居住區逐漸“包圍”。城市污水收集量與處理設施容量不足矛盾,然而城市化讓城市土地成為稀缺資源。
“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 5月2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評估城市水系蓄水排水能力,優化城市排澇通道及排水管網布局。完善城市河道、湖塘、排洪溝、道路邊溝等排澇通道,整治排澇通道瓶頸段。實施防洪提升工程,立足流域全局統籌謀劃,依據流域區域防洪規劃和城市防洪規劃,加快推進河道堤防、護岸等城市防洪工程建設。
524.75億元水安全保障工程專項首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專項前兩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 2021年底,國家發改委會同水利部聯合印發《關于印發水利領域相關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了兩個水利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為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和水安全保障工程
智慧水務數字原生形態的探索與創新 水作為大自然對人類最美好的饋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資資源之一。自古以來人類逐水而居,眾多城市因水而興,水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問題。用水、治水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和信息化的應用,智慧水務應運而生。
水務行業三大現狀及四大前景:水務智慧化將迅速發展 水務行業是指由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構成的市場產業鏈,是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性產業。從水務行業各上市公司水務相關主營構成來看,主要分水供應與污水處理兩大方面。該行業具有顯著的外部性,屬于市政公共服務行業,行業發展受政策驅動效應明顯。
降雨沖刷污染難根治 城市水體雨后黑臭問題如何破解? 進入5月,我國汛期已宣告來臨。除了自然災害風險需要防范外,各地城市或許還面臨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強降雨后,河道“脆弱”,黑臭現象反彈。怎樣使經過整治的河道經受住暴雨“考驗”,是當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急需面對的問題。